清晨6點,公主嶺市黑林子鎮(zhèn)的養(yǎng)牛場已是一片忙碌。37歲的李鵬正指揮工人將草料投喂給牛群,近700頭肉牛毛色光亮、膘肥體壯。"這批牛出欄能賣個好價錢!"李鵬擦著汗笑道。而在幾年前,他的牛場僅有70多頭牛,是郵儲銀行一筆筆貸款,讓這個農家漢子實現了從"小打小鬧"到"牛氣沖天"的跨越。
"牛"轉乾坤:從70頭到700頭的跨越
2019年的寒冬讓李鵬記憶猶新。當時肉牛行情跌至低谷,周邊養(yǎng)殖戶紛紛縮減規(guī)模,他卻想逆勢擴張。"草料12元一包,一年就要2萬包,沒錢真是寸步難行。"抱著試試看的心態(tài),他走進郵儲銀行公主嶺市支行,沒想到3天就拿到30萬元貸款。

這筆錢如同雪中送炭。李鵬不僅低價購入50頭優(yōu)質牛犢,還改造了標準化牛舍。2024年,在郵儲銀行100萬元農擔貸款支持下,他買了新場院,存欄量最高達700多頭。"現在資金充足,牛行回暖,日子有奔頭。"看著圈舍牛群,李鵬笑得燦爛。
"鹿"力同心:二代養(yǎng)鹿人的新生
雙陽區(qū)鹿鄉(xiāng)鎮(zhèn)的清晨薄霧繚繞,李治巍正在給鹿群添加草料,陽光下,千余頭梅花鹿在30坰山林間悠然踱步,宛如一幅動態(tài)的田園畫卷。
李治巍是鹿“二代”,父輩一直再養(yǎng)鹿,但規(guī)模不大。

"兩年前這里只有260頭鹿。"李治巍回憶,2022年他看準行情想從內蒙古引種,卻差100萬元資金。郵儲銀行雙陽區(qū)支行與農擔公司組成聯合服務隊,2天內完成調查放款。"那天下午我就帶著錢去內蒙古買鹿去了,現在想想還像做夢。"采訪期間,李治巍接了幾個電話,都是詢問今年梅花鹿情況的。如今他的鹿群超千頭,通過電商銷往北上廣,年收入增加。
"瓜"香四溢:大學生返鄉(xiāng)種出甜蜜事業(yè)
九臺區(qū)龍嘉鎮(zhèn)的溫室大棚里,32歲的梁建軍正在大棚里忙和著。
這位吉林農大畢業(yè)生,用郵儲銀行120萬元貸款將大棚從7棟擴至70棟。"一棟大棚凈賺6萬,去年營收400多萬元。"梁建軍掰著手指算賬:雇了30個村民,人均年收入4萬;帶動51戶合作社成員戶均增收8萬;冷鏈物流直供上海,品牌香瓜賣到50元/箱。"明年準備建加工廠,讓鄉(xiāng)親們掙得更多!"

在這些鮮活故事的背后,是郵儲銀行長春市分行深耕"三農"的堅實足跡。該行創(chuàng)新推出"產業(yè)貸""極速貸""農擔貸"等產品,不斷為“新農人”助力。
"不僅要解決融資難,更要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生活,讓金融幫扶真正轉化為百姓的獲得感。"郵儲銀行長春市分行三農金融部負責人表示。
行走在長春的鄉(xiāng)間田野,記者深切感受到金融活水給這片黑土地帶來的勃勃生機。郵儲銀行以"滴灌式"精準服務,不僅解決了農戶的資金難題,更激活了鄉(xiāng)村振興的內生動力。
夕陽西下,李鵬的新牛舍鍍上金邊,李治巍的鹿群悠然散步,梁建軍的工人們捧著剛發(fā)的工資笑著回家……這些由金融力量助推的美好生活圖景,正在長春廣袤鄉(xiāng)野間徐徐鋪展。正如一位受益農戶所說:"郵儲銀行給的不只是錢,是改變命運的金鑰匙。"(完)